[文章] 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亟待“破茧而出”
在中国已经发展5年的一项正式体育项目――电子竞技亟待“破茧而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1日在此间大胆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电子竞技爱好者的参与和电子竞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这项运动必将成为广大网民的“第一体育运动”。
何慧娴是在1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媒体见面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据悉,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主办的国际高峰论坛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电子竞技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国外兴起,是以软硬件设备作为竞赛器件,将电子游戏和竞技比赛有机结合,按照体育精神、体育规则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
由于脱胎于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运动虽然从2003年起就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中国选手也曾获得单人电子竞技世界冠军,我国还成立了电子竞技国家队,但是5年来这项运动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项运动在我国尚未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竞技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也比较大,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从事了几十年体育工作,亲自感受到了现实世界里体育的辉煌。”何慧娴说,“但是我没有想到电子竞技竟然通过数字和网络在虚拟世界里同样演绎出了体育的无限精彩。”
“这项运动是科技、文化、体育和媒体四大产业结合的产物,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呵护和帮助。”何慧娴呼吁。
电子竞技亟待被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第二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祁书彦说,电子竞技是一个需要正确解读和引导的产业,期待着更多的媒体将目光投向它。
据悉,我国已经出台了《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全国电子竞技竞赛规则》《全国电子竞技裁判员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以确保这项运动公正规范地开展。
新华网(记者李斌)